2014/1/9 "废料"涌入服装原材料能否"本利双收"-行业新闻-面辅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废料"涌入服装原材料能否"本利双收" 
发布时间:2013-10-18   编辑:yaoshurong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日前,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宁波特大走私进口废纺织品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宁波市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因犯有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1300万元;而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将面临10年牢狱之灾,其余5名责任人员也将面临3~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随着“宁波特大走私进口废纺织品案”一审宣判的结束,关于纺织“废料”的舆论在纺织业界甚嚣尘上。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国内每年纺织服装行业产生的“废料”高达300万吨。另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总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近年来的持续波动,加上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原材料利用不充分,全国大范围内的原材料纤维价格呈现不断上扬趋势,纺织工业纤维原料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适度倡导回收纺织品废料用于再生产,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每年激增的纺织“废料”,同时也可部分缓解纺织品生产原材料纤维的贫乏危机,可谓“本利双收”的明智选择。然而,由于实际实施废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工作的相关监管不严格,当前国内的纺织品“废料”加工再利用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本利双收”,反而如“一场噩梦”般扰乱了服装市场原有的价格及质量格局,从而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之间各类不正当竞争频繁出现。那么,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对于整体纺织服装行业而言,究竟是“本利双收”的明智选择,还是一场令人惊悚的“噩梦”?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对纺织“废料”市场进行了相关调查。

  “宁波案”引发业内关于纺织“废料”的反思从2012年初开始,辗转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等10余个地区,历时8个多月侦查的宁波特大废纺织品走私案,于今年9月中旬终于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了。据悉,这起纺织品“废料”走私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258.8万元。涉案主谋李某及其所属公司采取伪造进口申报单据的形式,将由国外进口的所有类别纺织废料统一填写成价格最低的品种,以此帮助国内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及生产作坊偷逃税款。通过这种途径,李某辅助浙江温州、台州一带的几百家无进口许可证、无废物加工生产资质中小服装企业及生产作坊以较低价格取得大量国外纺织品“废料”。这些生产作坊采取简单粗糙的洗白、回收、加工操作后,将成品以极低的价格直接输入服装生产原材料市场,从而为国内服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但是,宁波海关近期破获的特大走私进口废纺织品案仅仅是纺织“废品”的冰山一角。据宁波海关的近期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1月份以来,宁波海关共办理涉及纺织品固体废物行政案件27起,案值15.92亿元,涉案“废物”多达32.48万余吨。由宁波放眼全国,不难想象,国内服装生产市场内通过类似非法途径涌入的纺织品“废料”数字将是十分庞大。而以这种非法途径流通到纺织服装市场的“废料”,对整个行业及消费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值得我们深刻的警醒和反思。

  “废料”非法涌入扰乱服装市场价格及质量格局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当前国内的服装价格较为混乱,即便同一个牌子、同款服装,其价格也会相差甚远。记者走访威海市服装市场发现,银座服装商场某知名品牌新推出的秋装,专柜标价为2108元,而按照此款服装的货号在一些知名在线购物的网站搜索,网店标出来的价格区间却在128~200元之间,且有部分网店做出“保证是正品,假一赔十”的承诺。

版权说明:本站文章由国际内衣网原创或来自合作媒体,转载请看原始出处,内容合作请电:020-85659990
更多关于 "废料",服装原材料,"本利双收", 相关信息
>>更多 评论列表
1